13
全球化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20世纪中叶,自1990年起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它描述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紧密的互联与交织。
全球化:概念解释和含义
全球化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通信领域日益全球化的过程。您会发现,各国、企业和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跨越国界进行互动。
- 这种发展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现代交通工具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等技术进步。
- 全球化意味着世界某一部分发生的事件、决策和活动会直接影响遥远地区的民众和社区。例如,国际贸易、全球信息传播、文化交流或全球环境问题。
- 对于您个人而言,全球化体现在超市里可以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您可以与其他国家的人交流,或者公司将生产组织到国际范围内。
- 全球化既带来了经济增长、新技术和文化多样性等机遇,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环境问题和文化同质化等挑战。
全球化的维度
全球化涉及多个维度,对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领域产生影响。这四个维度紧密相连,以多种方式塑造着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 社会全球化涉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全球互联。它提高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认识,促进了基础设施、卫生、贫困和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 与此同时,新的社会挑战也随之出现,例如社会不平等加剧、低工资和缺乏保护标准的工作条件,以及劳工权利方面出现“向下竞争”的危险。积极方面包括国际人权合作以及通过数字互联改善教育机会。
- 文化全球化导致文化融合和互联日益加深。它使文化多样性成为可能,并促进思想、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交流。与此同时,由于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可能会排挤较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可能会丧失,因此存在文化丧失的风险。
- 政治全球化表现为国际合作日益加强,以及制定共同规则和标准的全球机构不断涌现,例如在贸易、安全或环境保护领域。
- 它可以促进民主结构的发展,但也会导致国家主权与全球治理之间出现矛盾。强大的国家或行为体可能会在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导致国际层面上的不平等。
- 生态全球化体现在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资源消耗的增加、全球生产和国际贸易导致环境污染,如气候变化、空气和水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 环境问题已无法由单个国家单独解决,而是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的政治措施。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
近年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彻底改变并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这一发展的核心是全球互联的迅速发展,而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为这一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信息、思想、产品和服务如今可以实时跨越国界进行交流。
- 实时通信: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跨洲合作变得更快、更有效。视频会议、云服务和数字平台取代了实体会议,加快了决策过程。
- 全球市场与电子商务: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在线交易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开拓新市场。电子商务和数字支付系统降低了贸易壁垒,使价值链国际化。
- 新商业模式:数字技术迫使企业不断重塑其价值创造和组织结构。创新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必须更快地适应全球竞争。
- 区块链与安全:区块链等技术通过提高透明度和安全性,增强了跨境交易的信任度。这促进了国际贸易,降低了欺诈风险。
- 工业 4.0 与网络化:集成、数字化的价值链和自动化生产流程(工业 4.0)将全球的企业和供应商联系在一起,提高了生产和物流效率。
- 社交网络: Facebook、Twitter 或 LinkedIn 等平台将全球的人与组织联系在一起,加速了知识、文化和趋势的交流。
- 知识民主化: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广泛获取信息和知识,这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研究和创新领域的全球化。
- 物联网(IoT)、云计算、人工智能和 5G 移动通信等技术创新通过开辟新的合作、生产和沟通形式,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发展。
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环境破坏、社会不平等、保护主义反作用和脆弱的供应链是全球需要讨论和监管的核心问题。
- 全球化导致自然资源利用加剧,以及因密集生产、交通和贸易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因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砍伐(例如用于农业和城市化)、空气、水和土壤污染以及海洋过度捕捞。
- 生产工厂往往迁往环境标准较低的国家,从而加剧了这些国家的环境污染。全球货物运输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 全球化可能会加剧各国国内以及各国之间的收入和社会不平等。跨国公司和富裕国家往往从中获益,而发展中国家和低技能劳动力则遭受低工资、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的困扰。全球化的好处分配不均:一些地区蓬勃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落后。
- 保护主义是指各国为保护本国经济免受外国竞争而采取的措施,如关税、进口限制或补贴。在全球化背景下,这可能是对国际竞争的一种反应,例如当国内产业受到廉价进口产品的威胁时。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引发贸易战,进而扰乱全球供应链,提高消费者价格。
- 全球供应链是复杂的网络,涵盖从生产到最终客户的各个环节。它们容易受到政治冲突、自然灾害、流行病或贸易战的影响。例如,运输通道被封锁(如 2021 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或流行病导致的中断都会造成供应短缺。此类问题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损失、价格上涨和经济损失。
更可持续、更公平的全球化
通过将社会、生态和经济目标相结合,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实现更可持续、更公平的全球化:
- 公平贸易是一种基于对话、透明和尊重的贸易伙伴关系,旨在改善供应链上游生产者和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特别是在全球南方国家。
- 其核心原则是公平的价格、长期且透明的贸易关系、加强小农和工人的权利、遵守劳动和人权、保护儿童以及促进平等。
- 公平贸易还通过转向有机农业等方式促进环境保护和气候保护,并开展教育和政治宣传活动,以使世界贸易规则更加公平。
- 国际组织,如国际公平贸易组织,为 73 个国家的 140 多万生产者组织提供支持,致力于稳定工资、改善工作条件和公平参与世界市场。
- 《巴黎协定》等全球气候保护协议为气候保护建立了具有约束力的框架,并促进了国际合作。气候正义意味着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方(主要是工业化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并支持全球南方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因为这些国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严重。
- 公平贸易通过将社会、经济和生态原则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全球供应链的气候韧性。
- 联合国(UN)、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劳工组织(ILO)等组织以及公平贸易国际(Fairtrade International)等专门网络致力于落实人权、劳动标准和环境保护。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一个全球框架,要求各国致力于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加强全球的社会和生态标准。
- 民间社会联盟和网络,如“公平世界贸易网络”,要求为全球化制定社会和生态指导方针,并制定将人和环境置于利润利益之上的贸易政策。
- 要求与挑战: 全球供应链上的企业应提供保障生计的收入并履行强制性的尽职调查义务。遏制企业权力,在采购和对外经济促进中引入生态和社会标准。采取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考虑对最弱势群体以及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的协调一致的政府行动。
- 这种实现更公平全球化的方法将公平贸易实践、具有约束力的气候保护措施和加强国际合作相结合,以减少全球不平等并实现所有人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