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Incel运动是一种亚文化现象,起源于美国,现已传播到德国。
Incel——这个词的含义
Incel 圈(是“involuntary celibate”,即非自愿独身者的缩写)是指一个主要在网上活动的亚文化群体,他们都是异性恋男性,尽管自己渴望与女性建立恋爱或性关系,却无法实现。该词最初是中性词,但自 2010 年代以来,它已发展成一种以男性为主的网络身份,通常以厌女、沮丧和社会疏离为特征。
- Incel 是由一群异性恋男性成员自称的,他们因尚未与女性建立过恋爱或性关系而感到痛苦。这些成员通常还是处男。
-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德国和其他国家的 Incel 运动是一种亚文化潮流,主要活跃在在线论坛中。
- 该运动背后是一种以男性霸权和统治为特征,同时伴随着强烈厌女症(对女性的仇视)的意识形态。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意识形态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低自尊、社会孤立和自卑感,这些情绪被父权制取向所过度补偿。
- Incels 感到被女性拒绝,通常认为自己没有魅力,不被女性所爱。他们将女性分为两类。除了代表女性化美貌理想的“Stacys”之外,还有看起来不太受欢迎的“Beckys”。
- 男性也被分为几类。在吸引力等级中,“阿尔法男性”处于顶端,“普通男性”代表普通男性。据他们自己所说,“无性者”处于性食物链的底端。
- 尽管独身主义者认为自己不够有魅力、不够男子气概,但他们却代表了一种有毒的男性理想,这种理想明确反对女权主义,并代表了传统的角色形象。独身主义者群体将自己视为一种男性权利运动。
- Incels 通常会主动与所谓的“新右翼运动”联系在一起,该运动是现代右翼民族主义的一种形式。
- 近年来,该群体的一部分人变得非常激进。在 4chan、Reddit(尤其是 r/incels 子论坛关闭之前)、incels.is 等相关论坛或私人 Discord 服务器上,越来越多的仇视女性、种族歧视和崇尚暴力的内容被传播。
Incel 运动: 起源与向德国的扩展
Incel 运动起源于一个自助团体,该团体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在加拿大成立,讽刺的是,该团体是由一名女性创立的。“阿拉娜的非自愿独身项目”为所有在性或恋爱方面感到不自信的人提供了一个平台。
- 然而,该运动很快就形成了今天的特征,成为厌女和有毒的父权思想汇集之地。
- 然而,Incel 运动不仅因其意识形态而受到批评。因为该组织还与一系列暴力事件有关,例如 2011 年安德斯·布雷维克(Anders Breivik)犯下的杀戮事件,该事件造成 77 人死亡。
- Incel 运动现已作为一种极端边缘现象在德国确立。在这里,它也与右翼民族主义和极右翼思潮有着许多交集。
- 此外,德国的Incel运动中的男性主义意识形态在某些方面也包含种族主义、反穆斯林和反犹太主义倾向。
- 在多个西方国家,Incel意识形态已被视为潜在威胁:2020年,加拿大首次将一起由Incel意识形态驱动的袭击事件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自2020年以来,美国国土安全部也警告说,Incel群体是“日益严重的国内恐怖主义威胁”。
- 例如,2019 年哈雷的反犹太袭击事件就与德国的 Incel 群体有关。袭击者斯蒂芬·巴利埃特在袭击期间据称听了一首 Incel 群体中广为人知的歌曲。
- 2025 年两项最新研究表明,Incel 追随者通常承受着孤独、抑郁和社交焦虑等心理压力,其中约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对妇女施加暴力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
社交媒体和新平台的作用
社交媒体在传播和连接“无性恋”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 在 Reddit(2017)和 Incels.me(2018)等大型论坛被封锁后,该群体迁移到监管较少的平台,如 incels.is、Telegram、Discord、8kun 或 Lemmy。
- YouTube 或 TikTok 等平台经常向年轻男性有针对性地推荐以愤怒、沮丧或性别歧视为内容的视频。因此,激进化过程可能会悄然发生。
- 这种意识形态通常以模因、讽刺短语或伪幽默代码的形式传播(例如“小丑世界”、“Looksmaxxing”、“Rope Fuel”),因此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很容易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