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打哈欠会传染。这项研究证实了这个有趣的现象。不仅人类如此,动物也是如此。
打哈欠会传染:研究表明
研究表明,传染性打哈欠与同理心密切相关。
- 比萨大学的研究表明,当我们与打哈欠的人情感上亲近时,我们最容易跟着打哈欠。最常见的是与家人一起打哈欠,其次是朋友。我们较少会跟着熟人打哈欠,而最不常跟着陌生人打哈欠。性别或国籍等因素对此没有影响。
- 孩子们从四岁左右开始发展出传染性打哈欠的能力。这与社交能力和同理心的发展相吻合。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对此起着重要作用。当我们观察他人时,这些神经细胞就会被激活。
- 这些神经元对其他行为也很重要。它们有助于理解社交信号。因此,我们不仅在打哈欠时会模仿他人,在表达情绪时也会模仿他人。
- 打哈欠的时间与大脑的大小有关。人的平均打哈欠时间为 6.5 秒,而老鼠只有 0.8 秒。这是纽约州立大学安德鲁·加卢普领导的研究“打哈欠时间可预测哺乳动物的大脑重量和皮质神经元数量”得出的结论。
- 同样由安德鲁·加卢普领导的研究《打哈欠作为大脑冷却机制》认为,打哈欠有助于将大脑保持在正常工作温度。
- 传染性打哈欠并不限于人类。黑猩猩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在看到同类时也会打哈欠。甚至狗也会对主人的打哈欠做出反应。这表明了人类与宠物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系。
传染性打哈欠:进化意义
科学家们就传染性打哈欠的进化意义提出了各种假说。
- 一种理论认为,在远古时代,集体打哈欠可以协调睡眠习惯。当某个人打哈欠时,这会向其他人发出信号,表明是时候休息了。这样,整个群体就能同时保持清醒和警觉,从而增强对危险的防范能力。
- 另一种假说认为,传染性打哈欠可以提高群体的注意力。打哈欠会暂时提高心率,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这会提高警觉性。当一个群体成员打哈欠时,其他成员就会更加警觉,这在危险情况下非常有利。
- 有趣的是,人们对传染性打哈欠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具有高度同理心的人更容易跟着打哈欠。患有自闭症或其他影响同理心能力的疾病的人,通常对别人的打哈欠反应较弱。